「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四」阅读下面的词和相关材料,完成14-16题。「8分」
清平乐 [南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①,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晚唐五代词,以温庭筠、李煜为后世所重,然两家词风不尽相同。如写“离愁”,温亦有《清平乐》词曰:“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②,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③,南浦莺声断肠④。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王国维《人间词话》曰:“温飞卿之词,句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注]①砌:台阶。②恣:任凭;任意。③离觞:离杯。指饯别之酒。④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14.在词史上,____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人,其作标志着文人词的成熟。「1分」
15.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李词画线句。「3分」
16.王国维说温词“句秀”、李词“神秀”,请结合作品就此加以评析。「4分」
参考答案:
「四」14-16题「8分」14.温庭筠「1分」 15.要点:化抽象为具体,以春草蔓延无际来形容离恨不绝如缕和难以排解,生动、贴切而又曲折多致。「3分」 16.要点:「1」温词语言多有藻饰,如“恣”、“离觞”、“南浦”等;李词则清新自然,如“拂了一身还满”,近乎白描化。「2」温词意象密集而纷乱,以客观描摹离别场景为主,情感内容显得表面化;李词意象鲜明而突出,客观景象如“落梅”、“春草与主观离愁别绪紧密结合,上下呼应,情味深厚隽永。「共4分」
2
1. 表现了一对农村老年夫妻和谐,温暖,惬意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词中说“最喜小儿无赖”,“无赖”应如何理解?
答:
3. 这首词用_______手法勾画了一家五口人_____________的生活,流露了作者___________。
4. 词的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
5. 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感情?
答案:
1.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 贬义褒用,是“顽皮,淘气”之意,表现了小儿幼小天真,调皮可爱。
3. 对田园生活的欣赏。
4. “卧”字把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5. 全词充满了和谐闲适,其乐融融的农村生活情趣;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
3
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楚子不作,兰今安在?得见所南翁枝上数笔,斯可矣。赋此以纪情事云。
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 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注】①楚子:指屈原。②所南翁:指宋末元初诗人、画家郑思肖,善画无根墨兰,宋亡后,隐居苏州,不仕。③孤花:有的版本作三花。
1.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兰花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上阕分别从形和神两方面来描写兰花。(1分)前两句从画中墨兰的形态入手,写出了兰花和词人以往见到的兰花不同,突出了墨兰超凡脱俗的特点。(2分)后两句运用了拟人和映衬的手法,借烟水茫茫的环境来映衬墨兰无处说的孤独,借西湖残月的清冷来衬托墨兰的孤高寂寞。(2分)
2.下阕写芳香贞节的兰花只该生在深山,绝不与那混浊的尘世同流合污。即便画上能留得住它的清影,它的幽香也不愿飘到人间。(2分)词人借对兰花的礼赞,既赞颂了郑思肖隐居不仕的坚贞气节,(2分)又表露了词人不慕流俗的高洁情怀。(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抓住描写兰花的关键词,例如,不以色香自炫、清者,然后从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作答。不以色香自炫、清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将墨兰超凡脱俗的特点突出表现出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可先根据下阙对兰花的描写与赞美,然后由物及人,联想到南翁及自己的情怀。孤冷却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幽香不到人间将兰花孤傲不愿与尘世同流合污,坚贞高洁的品质与情怀表达出来。从写作意图角度来看,写兰花的品质,其实也是赞美南翁的坚贞气节与自己的高洁情怀。可从托物言志的角度构思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清平乐
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①春寒。
【注】①特地:特别。
21.词的上片是怎样写景的?(4分)
答:
【.知识点】本题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参考答案:答案:上片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1分)先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池塘溢满了雨水。这是远望的景观。(1分)再写柳院之中燕子双双归来。这是近观的景象。(1分)接着写楼阁之中画帘高卷。这是身边的景致。(1分)上片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雨后春景图。(答“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亦可) 解析:分析时要抓意象“雨晴”“烟晚”“绿水”“新池”“双燕”“垂柳”“小阁”,要结合具体语句赏析词句含义。
【.思路点拨】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2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下片分析。(3分)
答:
【.知识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参考答案:答案:下片着一“独”字,揭示词人孤独凄冷苦闷难解的心情。(1分)傍晚时分,独自登楼远眺,一弯新月遥挂天边。(1分)月缺人难全。春风吹起台阶下的落花,吹皱身上的罗衣。春寒心更寒。(1分) 答案:本题可以答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但是艺术手法不是得分的关键;由“独”“黄昏”“春寒”等词语,确定具体情感倾向;要结合具体诗句谈。
【.思路点拨】赏作者的情感要做好下列几步,「1」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2」了解诗歌语言,琢磨诗歌中的形象,领会景物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3」抓住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作者感情
5
清平乐令①
吴城小龙女
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②。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③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注]①这首词题在荆州江亭柱上,故又名江亭怨。②吴头楚尾,江西的代称。③扑鹿,象声词,拍打着翅膀的声音。
1.从字数来看,这首宋词属于 。「1分」
2.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上片以泪眼不曾晴直接抒发了少女浓烈的思乡之情。
B.乱委 两字拟人化地表现了雪花随意飘舞、自由自在。
C.下片少女为雪花飘舞、沙鸥飞翔所吸引,伤感情绪渐淡。
D.本词由丰富却有限的画面,引发了无限的情感,余味无穷。
3.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赏析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4分」
参考答案:
1.「1分」小令
2.「3分」C
3.「4分」情景关系:寄情于景。「1分」少女寂寞而孤独地斜倚在曲栏杆畔,苍茫的暮色下远山连绵不绝「1分」,创设了一种哀怨悲凉、凄楚动人的意境,「1分」表达了少女无尽的思乡之情。「1分」
动静结合:第二句山展暮天之际中用一展字,化静为动,把少女远望时看到的山势连绵不断一直铺展到天际的情景表现出来,生动地表达了山岭阻隔、不能回归家乡的悲愁。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清平乐
周晋
图书一室。香暖垂帘密。花满翠壶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
手寒不了残棋。篝香细勘唐碑。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作起句便写书斋环堵皆书;“垂帘”密意为垂帘密闭,暗示时值隆冬。
B、 诗人一枕高卧直至满窗晴日,是因为昨夜下棋太晚;今朝起来,一仍其残。
C、 诗人生上香炉,坐下勘读唐碑;着一“细”字,足见兴致盎然,全神贯注。
D、 词作写了一种清雅书斋生活:夜则弈棋,昼则读碑,饮酒作诗,踏雪赏梅。
15、上阕里“香暖垂帘密”和“花满翠壶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 D
15、 ①互为因果关系;②“花满翠壶”“满窗晴日”为“香暖”之因,即翠瓷壶中插满鲜花,花气飘逸研席之间,所以香;冬日阳光洒满窗户,只觉满室生春,所以暖;③“香暖”又为词人“睡觉”(睡醒)之因,即花香室暖使词人从高卧中醒来。
7
清平乐
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①春寒。
【注】①特地:特别。
21.词的上片是怎样写景的?「4分」
答:
2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下片分析。「3分」
答:
参考答案:
21.上片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1分」先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池塘溢满了雨水。
这是远望的景观。「1分」再写柳院之中燕子双双归来。这是近观的景象。「1分」接着写楼阁之中画帘高卷。这是身边的景致。「1分」上片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雨后春景图。「答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亦可」
22.下片着一独字,揭示词人孤独凄冷苦闷难解的心情。「1分」傍晚时分,独自登楼远眺,一弯新月遥挂天边。「1分」月缺人难全。春风吹起台阶下的落花,吹皱身上的罗衣。春寒心更寒。「1分」「本题可以答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但是艺术手法不是得分的关键」
8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
赵令畤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①青门,今宵雨魄云魂②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①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②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
1.“搓得鹅儿黄欲就”中“搓”将柳树变化描写得生动有趣,请简要赏析。(2分)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4分)
3.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分析。(4分)
答案
1.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描绘了春风吹拂、柳叶初生的情状(1分)。
2.“去年”、“今宵”对比,表达物是人非之感;“一生憔悴”、“几个黄昏”对比,表现了诗人的相思之苦,突出情之摧人。(4分。每点2分,其中“找出对比的.具体内容”和“效果”各1分)
3.“春风”领起上片,描写春风吹拂中的清和明丽的自然景物(或:点明时令);“依旧”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为下片“去年”、“今宵”的对比做铺垫。(4分,每点2分)
9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词中描写的人物活动背景是_____________;词中出现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 「限用四字概括」的农村画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茅屋旁,溪水边,青草地上;老头、老太婆和三个小孩
2.悠闲恬静 描绘示例略,符合诗意即可。
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清平乐
韦庄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阑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8.“梦觉半床斜月”的“梦觉”之后有哪些复杂的心绪?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9.前人对“小窗风触鸣琴”一句倍加赞赏,你认为作者是以什么手法使本句达到高妙的?请简要分析。(5分)
8.【答案:有女子梦醒后感慨只有斜月陪伴的孤独与凄凉;回顾当初与远行不归者痴结同心的后悔;想起无数次凝望关山而不见归人,自己只能在寂寞的苦盼中老去青春的惆怅;萦绕着千百回凭栏深思后对生活前景的迷茫。】(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就给6分。)
9.【答案:本句与“半床斜月”相互映衬,以哀景衬哀情。(1分)女子在独守空床的梦觉之后已凄凉满怀,(1分)此刻凄冷的夜风透过小窗在琴弦上触响的清旷之声在空寂的室内回荡,(1分)在如此清婉哀绝之境的烘托濡染下,(1分)她的深哀浓愁被表现得既深沉又空灵,堪称“胜境”。(1分)】(点出手法“以哀景衬哀情”“以景衬情”“烘托(衬托)”“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寄情于景、融情入景)”均可给1分,但答“以乐景衬哀情”“渲染”及其他手法均不给分。阐述高妙效果时能做出与“既深沉又空灵”近似之意的回答也可给1分。)
11
清平乐
张炎
【序】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楚子不作,兰今安在?得见所南翁①枝上数笔,斯可矣。赋此以纪情事云。
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
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注】①楚子:指屈原。②所南翁:指宋末元初诗人、画家郑思肖,善画无根墨兰,宋亡后,隐居苏州,不仕。③孤花:有的版本作“三花”。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词前的“序”点出了所咏之物,表明这是一首借物抒情之作,借“不以色香自炫”暗示自己的清高。
B.词前的“序”用“得见所南翁枝上数笔”写出作词缘由,表达了自己对画家所南翁的赞美之情。
C.上阕分别从形和神两方面来描写兰花。“形”与别处兰花不同,“神”则比西湖残月还冷。
D.“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写自己所见的所南翁画中的墨兰,同真实的墨兰大有不同。
E.词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墨兰比拟为具有人的特点,说墨兰“贞芳”,留下“许多清影”。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下片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B D
2.下片写坚贞芳香的兰花只该生长在深山之中,绝不会与那混浊的尘世同流合污。(2分)即便在画上能留得住它的清影,它的幽香不愿飘到人间。(2分)作者借对兰花的礼赞,既赞颂了郑思肖隐居不仕的坚贞气节,又表达了自己孤傲高洁、不慕流俗的情怀。(2分)
12
阅读下面两首辛弃疾的词,完成13-14题。「6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②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作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②作者遭弹劾后,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
13.下面对两首词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南乡子》的上阙,词人一问“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二问“多少事”,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B.《南乡子》的下阙,词人借凭吊千古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山河、为国效力的思想,也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C.《清平乐》的上阙,开头两句写室内所见,后两句写耳中所闻。“自语”运用拟人手法,将风吹窗纸的声音描摹出来萧瑟破败之状跃然纸上。
D.《清平乐》的下阙,“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写词人因念念不忘恢复中原而彻夜未眠,眼前现实使他益思奋勉,不坠壮志。
社区在敬老院开展敬老月活动
14.两首词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在艺术风格上却表现为一豪放一婉约。试结合词作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13.「2分」D「“秋宵梦觉”指的是深秋的夜里,作者从梦中醒来」
14.「4分」①「南乡子》风格豪放。全词放眼中原大地,思接千古兴亡,境界高远。②人清平乐》风格婉约。全词着眼细小景事,抒壮志难酬之情描写细腻,平淡中蕴含深情。「每点2分」
13
清平乐 检校①山园②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③,白酒床头初熟④。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释】①检校:巡查,查核。②山园:作者隐居上饶时居住的庄园,园内种植瓜果树木。③社肉:祭神用的肉。④初熟:酒刚酿成。
9.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4分」
「1」上片中 ▲ ,是欣赏大自然美景,暗示隐居生活。下二句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字里行间描写的是 ▲ 的农家生活。「2分」
「2」下片写了词人巡查中发现有儿童正用长杆扑打、偷取园中树上的梨和枣,此时的词人不让旁人去惊动,而是安静悠闲地欣赏起了小孩子们的举动。请分析有何妙处。「2分」
▲
9. 「1」「2分」连云松竹;甜美温馨;「每点1分」
「2」「2分」作者觉得偷梨枣的儿童顽皮有趣,因而欣赏他们的举动,衬托出词人作为长者的包容宽厚与闲适心情,表现了词人对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的喜爱,透露出对当时生活的喜悦之情。「衬托1分,情感1分」
14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的感受?(5分)
2.这首词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说明。(5分)
3.古人常用比兴的手法,以自然现象中的风雨、风云比喻政治形势,请分析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两句中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3分)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
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3.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难看梅花则表明了国家的遭难,颇有经受不住之势。寄托了作者对国事衰颓的担忧之情。
阅读练习二:
(1)这首词写了词人几个生活阶段?请具全概括。(4分)
(2)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写了三个生活阶段(1分):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以上3点,每点1分)
(2)采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2分)
阅读练习三:
1.试从思想情感、艺术手法两个角度,简要分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5 分」
2.分析诗人是通过怎样的手法表达思想情感的。「6 分」
参考答案
1.这是对往昔赏梅生活的回忆,词人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早年 赏梅的情景和兴致,表现出她少女时代的纯真和当时生活的欢乐闲适。
2.①对比手法,依次描写三个生活阶段的不同感受,赏梅而醉,对梅落泪,无心赏梅。 三种生活境遇,三种心理情态,形成鲜明对比,对比中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巨大变化。②衬托 手法,从上、下阕内容的安排看,采用衬托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但又不是今昔 并重,而是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阅读练习四
「1」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反映出词人早年怎样的生活状态?请简要分析。
「2」词的下阕塑造了词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早年时的词人每年雪天都会头插梅花,陶醉于冬日美景和美好生活。这两句反映出词人早年欢乐闲适的生活状态。
「2」如今,词人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双鬓花白,再无心赏梅。下阕塑造了词人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形象。
注释
⑴挼(ru):揉搓。
⑵海角天涯:犹天涯海角。本指僻远之地,这里当指临安。
⑶萧萧两鬓生华:形容鬓发华白稀疏的样子。
⑷看取二句:看取是观察的意思。观察自然界的风势。虽然出于对梅花的关切和爱惜,但此处晚来风势的深层语义,当与《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和《忆秦娥临高阁》的西风埒同,均当喻指金兵对南宋的进逼。因此,结拍的梅花除了上述作为头饰和遣愁之物外,尚含有一定的象征之意。故应:还应。
参考译文
小时候每年下雪,我常常会沉醉在插梅花的兴致中。后来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却使得泪水沾满了衣裳。
今年梅花又开放的时候,我却一个人住在很偏远的地方,而我耳际短而稀的头发也已斑白。看着那晚来的风吹着开放的梅花,大概也难见它的绚烂了。
赏析:
《清平乐年年雪里》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赏梅词作,也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此词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受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词人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典型画面,深刻地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对自己一生的哀乐作了形象的概括与总结。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苦之感和永国之忧,感慨深沉。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她早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在词中都约略可见。饱经沧桑之后,内中许多难言之苦,通过抒写赏梅的不同感受倾诉了出来。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
上片忆旧。分为两层:开头两句回忆早年与赵明诚共赏梅花的生活情景:踏雪寻梅折梅插鬓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这醉字,不仅是酒醉,更表明女词人为梅花、为爱情、为生活所陶醉。她早年写下的咏梅词《渔家傲》中有句云: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可作为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注脚。三四句当写丧偶之后。李清照在抒情时善于将无形的内心感情通过有形的外部动作表现出来,如倚楼无语理瑶琴(《浣溪沙》),更挼残芯,更捻余香,更得些时(《诉衷情》),夜阑犹剪烛花弄(《蝶恋花》)。花还是昔日的花,然而花相似,人不同,物是人非,怎不使人伤心落泪呢?李清照婚后,夫妻志同道合、伉俩相得,生活美满幸福。
但是,时常发生的短暂离别使她识尽离愁别苦。在婚后六、七年的时间里,李赵两家相继罹祸,紧接着就开始了长期的屏居乡里的生活。生活的坎坷使她屡处忧患,饱尝人世的艰辛。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这两句写的就是词人婚后的这段生活,表现的是一种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本词中挼尽二句,说把梅花揉碎,心情很不好,眼泪把衣襟都湿透了。插梅与挼梅,醉赏梅花与泪洒梅花,前后相比,一喜一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阶段与不同的心情。
下片伤今。生华意为生长白发。词人漂泊天涯,远离故土,年华飞逝,两鬓斑白,与上片第二句所描写的梅花簪发的女性形象遥相对照。三四句又扣住赏梅,以担忧的口吻说出: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看取意为看着。晚来风急,恐怕落梅已尽,想赏梅也看不成了。早年青春佳偶,人与梅花相映。中年迭经丧乱,心与梅花共碎。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花委地飘零。词人南渡后,特别是丈夫去世后更是颠沛流离,沦落漂零。生活的折磨使词人很快变得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花白。词人说:如今虽然赏梅季节又到,可是哪里还有心思去插梅呢?而且看来晚上要刮大风,将难以晴夜赏梅了。而且一夜风霜,明朝梅花就要凋零败落,即使想看也看不成了。
最后的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可能还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古人常用比兴,以自然现象的风雨、风云,比政治形势。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国势。稍后于清照的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与此寓意相似,都寄寓着为国势衰颓而担忧的情绪。清照所说风势,似乎是暗喻当时极不利的民族斗争形势;梅花以比美好事物,难看梅花,则是指国家的遭难,而且颇有经受不住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她根本没有赏梅的闲情逸致。身世之苦、国家之难糅合在一起,使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
这首词篇幅虽小,却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从依次描写赏梅的不同感受看,运用的是对比手法。赏梅而醉、对梅落泪和无心赏梅,三个生活阶段,三种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表现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从上下两阕的安排看,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但又不是今昔并重,而是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哀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昔之感和国家之忧,但不是如咏物词之以描写物态双关人事,词语平实而感慨自深,较之《永遇乐落日镕金》一首虽有所不及,亦足动人。
这一首小词,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构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清平乐阅读答案15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
1、 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2分)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在感情基调上一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5分)
参考答案:
1、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自言自语。“自语”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1分。)(2分)
2、不一致(1分)。面对如此破败凄凉的景象,词人并不因此伤感消沉,而是由此回忆起自己一生走遍南北、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壮志未酬的经历,激发“眼里万里江山”的感溉,深刻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伟大抱负(2分)。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反衬作用,结语突兀的转笔突出了词人宽阔博大的胸襟(2分)。(5分)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